【在线教学动态】思政引领润物无声,机电工程系积极探索实践思政进课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5-26浏览次数:169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为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已逐步成为老师们教研活动讨论的工作热词。专业课程如何挖掘“思政点”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机电工程系教师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可以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发掘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通过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等,反思分析,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和学生一起对专业相关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将是“课程思政”很好的切入点;

    从专业课的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教师个人经历等方面完成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电气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进行类比,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要保证稳定性,而国家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以稳定为前提,让学生们理解稳定的重要性。

    机电类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征,确立“中国梦”、“工匠精神”、“榜样力量”三大主题,结合科技进步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学生的理想信念;科学技术、劳动对国家、社会、对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科学伦理、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介绍与专业课相关的科学家、能工巧匠们,挖掘本专业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能工巧匠们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影响和感染学生。

    所有专业都可以通过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如何预防事故发生,引入思政教育,如合格的工程师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家国情怀,坚守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还可以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许多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素材,推进生活育人和课程育人的融合。

机电系教师在多门课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在线教育融入思政内容具有天然优势,因为互联网+的模式利于学生在线自主搜索或观看相关资源,适时引导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1)介绍专业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

    (2)结合专业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3)加入形势与政策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授《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概述》章节时,根据教材内容介绍目前常见的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发现占据95%市场份额的主流品牌SIEMENS、ABB和欧陆,分别为德国、瑞士和英国公司的产品。以此为切入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首先,帮助学生客观认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其他国家。然后,引导学生上网检索,自主发现我国当前在该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最后,鼓励学生日后在工作一线,勇于进行技术革新,大胆应用国产优秀品牌,支持民族工业。通过今昔对比,一方面承认历史的局限,一方面展望未来的发展,引导学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借此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奋发进取心,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电工技术》课程,课前10分钟与同学们的互致问候,让学生安心在线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疫情下的温情,思政进课堂也从这一刻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选好了之后计算结果若为正,那么实际方向就与你所选的方向一致,若结果为负,则意味着所选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对于高中已经习惯了使用实际方向解决问题的同学们,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毛泽东主席的名言也成了解决问题的利器。这句话本来是毛主席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总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取得成功。如果回到我们电路中方向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引申为:只要选定一个参考方向,认真求解,总能够得到一个结果,而结果的正负正是确定实际的方向的依据。从此实际方向不再是困扰我们求解问题的羁绊。”就是这个电工技术课程入门阶段的难点,被消弭于无形。既让学生在无形中体会了毛主席革命乐观主义思想,又走出了“方向”问题的困惑。

 

时间管理四象限原则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学习数据类型以及运算符时,需要理解和记忆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在这里增加思政内容:通过优先级学习,使同学明白做事要有条理分清轻重缓急,主要次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遵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原则。这样的思政内容即符合课程内容又不生搬硬套,能够让同学很多的理解课堂内容以及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观念。

 

 

高职学院、高级技校   机电工程系  供稿